我市着力构建职业卫生监督风险管控机制
为加强职业危害风险管控,提高监督执法科学化与精准化水平,我市在总结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新模式,用科学、可行、高效的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方式,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
一、部门协作联动,摸清企业底数
我市充分发挥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卫生监督机构指导、企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了部门、镇(街)职责分工,落实镇(街)网格化管理责任,动员各个镇(街)政府积极参与,全面摸清了辖区内现有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数量,掌握其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为实施分类分级监管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培训动员,加强技术指导
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下发了《枣庄市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试点工作的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措施等进行了安排部署,按照全面覆盖、重点突破的原则,确定了首批进行职业卫生分类分级试点的企业名单。
各区(市)按照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召开了试点工作启动会议,以乡镇为网格,对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分期分批进行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70余期,试点企业的培训率达100%。卫生监督员深入企业开展试点指导工作,组织用人单位开展防治责任自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并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进行现场复核,核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多途径促进“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我市职业卫生监督员按照《山东省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工作指南》方案,在镇(街)、社区(村)、工业园区、市疾控中心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协助下,通过公告、函告、约谈、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等方式,推动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截至目前,我市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用人单位数量,在全省地市中名列前茅。
四、召开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为推动全市职业卫生分级分类监督试点工作目标的完成,学习交流执法经验,提升职业卫生监管效能,我市在滕州组织召开全市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试点工作先进区(市)和企业代表分享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地促进分类分级监管工作。
五、风险管控机制初步确立
一是评估风险水平。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浓度(强度)、接触人数等因素,利用“云行健”软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大小,筛出高、中、低风险单位。
二是评估管理状况。根据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状况,把企业分为A、B、C三个等级。
三是进行综合风险评定。按照风险高低和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状况,将用人单位分为甲、乙、丙三类,目前我市已我市已完成风险评估430家,其中甲类企业41家,乙类企业92家,丙类企业297家。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评估一次。
四是实行差异化执法监管。根照风险评估结果,实行差异化监督执法,实现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执法结合,提高监督执法效能。对甲类用人单位实行严格监管,有针对性提高抽查比例频次,实施现场检查,对乙类用人单位,按常规比例频次开展抽查,对丙类用人单位,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风险管控机制初步建立,进一步提升了监管效能,切实保护了劳动者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