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扎实推进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
筑牢健康服务网底
自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启动以来,市中区坚持以系统思维、创新举措推进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全方位激活基层医疗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硬件强根基。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中医药产业和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融合发展,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实施样板村卫生室建设,今年以来新建样板村卫生室2家,总数达32家、占28.07%。同时高标准增设中医阁,配备针灸针、火罐、推拿治疗床、TDP神灯等设备,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将7家市级薄弱村卫生室、82家“五有三提升”村卫生室改造作为重点任务,5月底已通过区级验收,进一步织密了基层医疗服务网络。
二是规范管理优质效。全区114家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面落实6S管理,实现卫生室内部文化、墙面制度、外观标识、科室牌“四统一”,有效改善环境卫生,带动诊疗量显著增长。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市中区因地制宜制定“一室一策”置换方案,稳步推进村卫生室产权公有。目前,25家非公有产权卫生室已全部实现产权公有,全区村卫生室产权公有化率达到100%。
三是技术赋能提水平。加强智慧随访、远程心电等技术培训,“心电一张网”建设成效显著,全区村卫生室已完成远程心电诊断3874例,检出危急患者12例,56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转诊,4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接受介入治疗,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高效救治”的分级诊疗模式。强化对口帮扶,市中区组织5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与7家市级薄弱村卫生室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助力诊疗服务能力跨越提升。
四是多元服务惠民生。高标准建成重点中心村卫生室6家,每所重点中心卫生室配备全科医师、中医师等6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24小时全科、中医、应急处置及慢病一体化管理等服务,全区形成了以重点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中心村卫生室和一般村卫生室为补充的新型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以2.5公里为服务半径的村级15分钟就医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