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坚持改革示范 强化系统集成”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新闻发布会召开。近年来,枣庄市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秉持“民之所望,改革所向”理念,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实施了“1234”改革路径,即(坚持一个导向、强化两个赋能、建强三个板块、做优四个结合),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加强,一批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红利惠及更广大群众。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市计生协会会长、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解伟,市立医院院长张国辉、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周波,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吴林霖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坚持一个导向,引领卫健事业再上新水平
聚焦改革重点任务,紧盯考核指挥棒,对全市卫生健康亮点工作、示范试点、典型经验等进行“深度扫描”,建立“红黄蓝”亮牌机制,对争取不主动、没有示范试点等亮点工作的实施“红牌”警示,对进展慢、亮点少、成效不明显的实行“黄牌”督促,正常开展工作的亮“蓝牌”。今年以来,累计梳理全系统亮点工作70项。在今年省、市考核细则印发后,加大亮点工作调度力度,特别是能够在市级层面进行认定的工作,持续强化跟进调度力度,实现以考核传递压力,推动工作落实。成功获评省财政支持2000万元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枣医靠”惠民暖心工程获周乃翔省长批示,工作做法四次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薛城区被确定为省内唯一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基层联系点(全国6个);枣庄市疾控中心作为全省唯一,成功申创国家疾控局全国第二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试点(全国23个)。
二、强化两个赋能,激活体制改革发展新动力
坚持把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作为动力源,赋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深走实。一方面,突出人才赋能。今年以来,发布市直医疗卫生机构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126个、351人,组织20余家医疗机构参加校园招聘会,搭建“校地院”长效合作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吸纳博士、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等106人。制定榴芽优选百人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不少于30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纳入三年培养计划,全面落实青年人才补助,公立医院发展的人才推动效应有效彰显。
二是突出数字赋能。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大幅提升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跨机构临床检验结果调阅共享。建设“健康数据高铁”,采集电子病历数据9.8亿条、健康档案数据2.1亿条、电子病历1800余万份,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实时贯通汇聚;建成市级基本公卫监管平台,联通基层医疗机构智慧化随访设备和健康驿站,提高了健康档案查询便捷度。
积极构建医联体内远程医疗协作网,目前4家医院开通互联网诊疗服务,市立医院牵头成立的互联网医院,涵盖11家二级医院、16家一级医院、73家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有效推动了全市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
三、建强三个板块,构建有序分级诊疗新格局
立足筑高峰、壮骨干、强基础,全面提升市、区(市)、镇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方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一是建强市级板块,发挥高峰引领作用。稳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市中医医院新城东院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市立医院成功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与转化的医学研究项目国家级研究分中心单位,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获批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创建单位,实现我市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零的突破。
二是建强区(市)板块,发挥骨干支撑作用。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形式,补齐县级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滕州市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搭建了辖区统一的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基层处方合格率提升至80.63%、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5%以上、基层就诊率由52%提升至61.3%。强化医共体内部规范协作,上级医院指导下级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有效强化县级医院支撑作用。
三是建强镇街板块,发挥基础兜底作用。全市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基本标准率、社区医院建设区(市)覆盖率、老年友善环境整治完成率、医防融合标准化流程改造完成率全部达到100%。
在全省率先启动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累计投入6100余万元,完成153个样板村卫生室建设,薄弱村卫生室完工并投入使用51个,“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三四五’工作措施”成功入选2023年度山东深化医改十大创新举措。
四、做优四个结合,释放卫生健康服务新效能
一是做优中西医结合。充分利用优质中医资源,在各级各类医院有机融合中医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全市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成立了枣庄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质量控制中心,打造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枣庄模式。
二是做优医防结合。完成市、区(市)两级疾控和监督机构合并组建,积极推进慢病示范区建设,抓实免疫规划,持续筑牢群众健康屏障。滕州市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复审;山亭区被省爱卫办确定为健康山东建设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建设省级试点。
三是做优医养结合。全面做好老年健康服务,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机构49家,其中“双证齐全”41家、嵌入式8家。市立医院“三甲公立医院创新“互联网+”慢病防治体卫融合项目”成功入选省第一批体卫融合示范项目,市中区龙山街道道南里社区被中国计生协列为国家计生协“暖心家园项目点”。
四是做优医研结合。组织市立医院、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开展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创新实践基地整体科研实力,促进高层次卫生人才与高校、医疗机构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卫生政策研究、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研究等14个选题方向,收集基础扎实,兼具创新性、严谨性、科学性的课题68项,拟立项40项左右,促进研究成果更好的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下步,市卫生健康委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五个一”发展思路,聚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凝聚合力、靶向聚力、实处发力,不断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为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卫生健康支撑。
问
枣庄市立医院医疗集团自成立以来,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国辉:枣庄市立医院医疗集团成立于2019年,目前,集团成员单位19家,包括三级专科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13家、一级医院4家、医疗服务机构1家。自成立以来,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业务合作为突破口,推进集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主要开展工作有:
一是开展技术服务帮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医疗集团自成立以来,先后选派119人专家团队,开展专家坐诊、业务查房、业务讲座、手术带教等帮扶。累计帮助集团成员医院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达30余项,三、四级手术近300例。
二是推进远程医疗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效率。2019年起,我院牵头成立了枣庄市立医院互联网医联体,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远程医疗服务,目前12家集团成员单位加入我院互联网医联体,远程会诊、远程MDT及远程培训均免费进行,并举办知名专家远程义诊活动、十大名医远程义诊活动等为各单位提供更为优质的会诊服务。该平台的应用,对于打造全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的新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加快培养人才梯队。针对成员单位专科建设、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全力扶持。同时,开展师带徒、跟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019年以来,免费接受来院进修医护人员69人,为基层医院培育了大批骨干人才。
四是完善双向转诊机制,促进分级诊疗工作。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有效建立长期稳定、规范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集团制定了分级诊疗实施办法,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自2019年以来,累计下转病例2685人次,上转病例13556人次。
作为医疗集团的核心医院,枣庄市立医院将继续严格遵守医疗集团章程,践行成员单位间分工协作机制,稳步推进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一体化,逐步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通力打造具有枣庄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城市医疗品牌,共同推动枣庄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作为区域中医龙头医院,去年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展如何,特别是带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大民生工程,事关老百姓的健康和福祉,市委市政府、全市人民群众给予了我们很高的关注和期望。去年我们抢抓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成功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并于2023年9月27日举行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签约揭牌仪式,开启了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新篇章。
一年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与我市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在项目建设进展方面,新城西院区建设项目于去年9月正式开工,预计今年底将完成主体结构及二次结构施工。新城东院区先后引进34台件、总价值3025万元的新型高端医疗设备;临床信息系统升级项目从2023年11月22日启动,目前已上线;中医药制剂生产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于今年4月20日开工,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主体工程建设进度,一期基础建设提升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我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更是取得了切切实实的成效。
一是医院各项指标均实现突破。2024年上半年,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9.85%,出院人数同比增长6.60%,均实现突破。2023年获枣庄第一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2024年针灸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名单,传染科(肝病专业)、眼科、消化内科(脾胃病专业)入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名单。
二是医护人员素养不断提升。2023年11月以来,东方医院派驻医护专家96人次,累计门诊3300余人次,疑难病例查房450余人次,科内讲座179次,带教566人次,促进两院医、教、研的深度融合及同质化发展;我院先后选派37名业务骨干赴东方医院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我院综合实力和诊疗技术水平。
三是不断引进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制定了中医护理门诊建设方案,实现中医护理门诊开诊,有力促进了我院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同时借助东方医院的科研水平与实力,我院不断引进新技术累计21项。
合作以来我们与东方医院多样互动,共谋发展,进一步深化专科学科、人才建设、医疗支持等方面合作进程,接下来,我院会继续加强统筹谋划、压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高效开展,加快把枣庄医院打造成为医疗技术先进、辐射带动能力强、人民群众满意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问
据悉,今年7月份滕州市被省财政厅、省卫健委确定为2024年财政支持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提升(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单位。该项目是现阶段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探索新经验的重要抓手之一。滕州市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吴林霖:滕州市委、市政府对这次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申报高度重视,统筹谋划、高位推动,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从4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利用3年时间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滕州样板”。
一是加快形成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统筹县域医疗资源,压实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八统一”,全面推进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化迭代升级,将基层就诊率稳步提升到67%,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5%左右,为群众提供集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
二是深入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围绕人事管理、薪酬制度、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等重点领域,建立强有力的深化医改保障机制。积极实施“榴枣归乡”“智汇滕州”行动,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引进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毕业生不低于100名。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实施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按病组付费的住院参保人员数占比达到90%以上。
三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将公立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根据本地疾病谱、死因谱和异地就医情况强化专科能力提升,培养重点专科业务骨干、青年骨干100名,达到1个学科遴选培养1名学科带头人,2—4名亚专科带头人,4—8名学科骨干的人才梯队。
四是完善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健康服务模式。开展全民健康基线调查,围绕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打造公共卫生、急诊急救、中医振兴、妇幼健康、康复理疗、精神卫生、医防融合、医养结合“8张服务网”,探索全链条、整合型疾病防治与诊疗模式,确保辖区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70%,推动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防、治、管”一体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