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下午,枣庄市薛城区政府新闻办举行“《薛城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薛城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李杰作新闻发布。
李杰介绍说,薛城区委区政府结合薛城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际,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发了《薛城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政策制定背景
开展新一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是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健康发展,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薛城区紧紧围绕“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乡村医疗卫生工作部署,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及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让群众就近就便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政策具体内容
《薛城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主要内容由机构建设提档升级、队伍建设提能扩量、资源下沉提效赋能、管理提标优化四部分构成。
机构建设提档升级
强化区级医院能力建设。扎实开展“千县工程”,实施县域专科能力提升计划,争取到2025年年底,区级医院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专科诊疗量占比达到65%以上,区妇幼保健综合服务中心达到二级水平。2026年年底前,薛城区中医院达到《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拓展提升镇卫生院服务辐射能力。加快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发展,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眼底检查颈动脉斑块检查等设备“应配尽配”。支持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或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急诊急救、临床专科、设备配备、住院床位等建设,服务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标准。2026年年底前建成2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3家中医特色卫生院和6家特色专科卫生院。
全面推进村卫生室“五有三提升”。科学统筹村卫生室布局,支持改扩建业务用房,鼓励结合实际设置检查(检验)室、值班室等。2026年年底前,全区按人口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普遍实现“五有三提升”,达到有观察诊查床、有智慧随访设备、有康复理疗设备、有必要的检查设备、有卫生厕所和冷暖空调,实现服务能力提升、诊疗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提升。
高标准建设一批中心村卫生室。在实现“五有三提升”基础上,在服务人口2000人以上、非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集聚提升类和城郊融合类村庄,高标准建设中心村卫生室,房屋面积(含厕所)原则上不低于150平方米,鼓励配置血分析仪、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健康一体机等设备。
大力推进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落实,2024年年底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含村卫生室服务点)房屋产权公有化率达到90%左右,到2025年6月底达到100%。力争2026年年底前,全区按人口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率达到100%。
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三个一批”,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继续落实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运行补助政策,激励纳入一批;加快村卫生室公有产权房屋保障,引导推动一批;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医疗服务点或中心村卫生室,扩大覆盖一批。力争2026年年底前,实现人财物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比例达到80%以上。
队伍建设提能扩量
全面加强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培训。利用三年时间,根据全市“千医培训”计划开展乡村医生培训,提升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依托医学院校,试点推进在岗乡村医生学历层次提升,作为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学历依据。到2025年,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达到55%以上。
强化基层人事编制等支撑保障。做好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与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统筹,加快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充分利用“榴枣归乡”等人才招引政策,鼓励引导区外医疗机构在编在职人员、退休医生回乡工作定居。优化调整本专科公费医学生招生比例,完善培养方式和激励制度,探索将医学生的就业选择由“入学前”调整到“毕业时”,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单位需求相匹配的双向选择模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公费医学生培养质量。执业(助理)医师在村卫生室执业期间,执业范围可直接加注全科医学专业。利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编招聘一批医学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以及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支持有条件的村卫生室配备护士。
资源下沉提效赋能
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落实区党委政府主导责任,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兼并合办、帮扶领办、协作联办”等多种运营模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使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
进一步加大优质资源下沉力度。根据“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完善梯次帮扶机制,打通市、区资源下沉两个通道,每年下沉人员不少于20名。鼓励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离退休老专家开展送医下乡活动。
管理提标优化
全面实施“6S”管理。聚焦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等6个方面,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全面推广“6S”管理。
优化便民服务流程。突出功能定位,建立独具基层特点的医防融合就诊流程和健康积分机制。将健康教育嵌入服务全过程,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做好门诊延时、周末预防接种等便民惠民服务,落实家庭医生服务“十公开”。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镇卫生院至少明确1名经区级及以上培训合格的专兼职信息管理人员。推广智能管理系统,推进行政后勤、财务运行、绩效评估、健康管理、医护质量等精细管理。2025年年底,基本实现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法定报告信息自动生成,并按程序报告。
区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凯,区卫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国航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政策中薛城区在村卫生室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凯:我区始终坚持区、镇(街)、村三级联动,按照“四统一”原则,以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改善、服务能力提升、规范管理提质、保障机制推进为重点,精准衔接上级要求和基层需求,高位推进村卫生室建设。2024年任务目标是高标准打造17家样板村卫生室,完成39家省级薄弱村卫生室提升任务。目前,17家样板村卫生室已全部建设完成投入使用,高标准配备壁挂式全科诊断仪、AED、远程心电图机等诊疗设备,28家薄弱村卫生室已完成提升改造,均已达到“五有三提升”标准,完成率达71.79%。
一是因村制宜规划设计。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策划设计、统一设备配置”的原则,聘请第三方设计公司对17所样板村卫生室制定改扩建方案,结合每个村卫生室具体情况及周边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并根据卫生室不同布局和特点逐一设计,精准施策,统一风格,合理布局,针对性增加中医、康复等功能性科室,充分满足多元化就医需求。确保全部样板村卫生室达到“规划合理、整齐划一、特色鲜明、功能齐备”的建设目标。
二是配齐诊疗设备设施。按照村卫生室基本设备配置标准,17家样板村卫生室全部高标准配备起背式观察诊查床、壁挂式全科诊断仪、心电图机、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简易呼吸器、康复理疗设备、红外线治疗仪等设施设备,并完成适老化设施改造。
三是提高诊疗服务能力。我区为每个样板村卫生室均配备了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能够诊治40种常见病、多发病,配备中成药品种30余种,能够提供中药饮片和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确保在村级首诊更准确,群众更放心,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是优化医防融合模式。在对村卫生室进行6S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医防融合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三高六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引导乡村医生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老年人健康查体、慢性病早期筛查等工作,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推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持续优化。
记者:请问薛城区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凯:一是增强区级医疗机构区域核心竞争力。聚焦医疗能力提升和内涵建设,区人民医院建成“六大中心”、4个市级重点专科。与山东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省级以上医院建立医联体4家、医疗专科联盟23个,突破疑难手术11项,与10余家国内知名医院、100余名知名专家建立协作关系,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电子病历应用达到4级。在2023年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24项指标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位居全市首位。
二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辖区内6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4家达到基本标准,其中,1家建成区域医疗次中心、2家建成社区医院。全区建成11处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一院一品”建设,已建成特色专科10个。
三是管培并举建强基层医疗队伍。开展“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依托市、区专家下沉和本地骨干成立带教团队,选派94名医务人员通过设立名医基层工作站、开通远程会诊、组织专家派驻、巡诊、“组团式”帮扶等方式对基层开展基础理论、基本技能、适宜技术等带教和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目前,已完成巡诊55次,举办各级各类培训35次,培训乡医920人次。同时,采取卫生院领办、延伸举办等形式,探索“县招乡管村用”模式,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在全区开展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全覆盖培训三年行动,制定《2024年薛城区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培训方案》,采取“临床理论+实操技能”方式,每月定期举办常见病专题讲座、专项技术操作演示。
四是智慧赋能促进服务提质。依托医共体建设,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心电功能,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借助区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三高共管、六病同防信息系统,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HIS、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大力推广使用“智医助理”辅诊系统,提高乡村医生的诊断符合率和病历规范率。目前,我区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已实现“智医助理”辅诊系统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智医助理”系统就诊病历数为36.77万份,AI辅助次数达558.90万次,病历规范率达到98.81%。
记者:请介绍一下薛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中,在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岳国航:我区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全面深化中医药事业改革创新,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通过成立中医健共体,先后改扩建镇街国医堂(中医馆)10处,建设村级中医阁38家,不断健全完善以区中医院为龙头,镇街中医馆(国医堂)、村级中医阁为网底的中医药基层服务网络。
二是加强样板村中医阁建设。样板村卫生室中医阁均配备药物导入治疗仪、电子针疗仪、艾灸仪等5种以上中医设备。至少配有一名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乡医,为村民提供艾灸、推拿、按摩、刮痧等四类六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配齐针对乡村常见病、多发病和季节病的中成药品和中药饮片,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三是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通过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外派进修学习等方式,先后对198名基层医务人员、433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中医知识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全区基层中医药人员占比达到28.65%,每个村卫生室均能提供四类六项中医药服务,全区建成13处中医药口袋公园,建成12家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