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枣庄市将聚焦影响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坚持“外部输血”与“内部造血”并重,以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和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为抓手,从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镇卫生院转型发展、村卫生室改造提升等方面入手,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队伍建设上再加强,提升基层服务“软实力”
把破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畅通渠道,充实岗位,稳定壮大人员队伍,2025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拟招聘160余人到岗工作。
深化“县招乡管村用”。合理安排用编计划,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适当拓宽乡医准入渠道,大力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鼓励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学毕业生招聘进村卫生室工作。
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持续开展“千医培训”活动,联合医疗卫生各学会(协会)开发医疗教学资源,成立全市医疗卫生领域培训师资库,邀请省、市级专家开展集中理论授课、技能培训。分批次遴选乡医开展集中学习,重点培训全科医学理念、实践操作技能、基层适宜技术等,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强化人员管理。大力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三个一批”,逐步将乡医纳入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继续落实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运行补助政策,激励纳入一批;加快村卫生室公有产权房屋保障,引导推动一批;鼓励镇卫生院延伸举办村卫生室,扩大覆盖一批,2025年,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率达到70%。扎实做好公费医学生培养管理,鼓励定向培养本土医学专科生从事乡医工作。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工作年限满3~5年,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根据工作需要优先推荐到市级医疗机构培训提升。
在投入保障上再加强,夯实体系建设“硬支撑”
将落实基层卫生重点任务纳入对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内容,以推动“一类保障”、空编补齐、建立乡医岗位补贴机制等为重点,定期督导通报,压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投入。深入开展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2025年新增样板村卫生室100家,市财政给予每家10万元奖补资金。完成1000家村卫生室改造提升任务,全部达到“五有三提升”目标,市财政继续为村卫生室全覆盖购买医责险。开展镇卫生院大提升活动,打造一批特色专科卫生院,实现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强化基层机构专项经费保障。基本公卫经费、基本药物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等资金是维持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运行发展的“生命线”,是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基础。会同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监管,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提升人员待遇保障水平。一方面,加大区(市)对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人员“一类保障”力度,逐步实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全额工资待遇,稳定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队伍。另一方面,结合区(市)实际,建立乡医岗位补贴机制,进一步健全乡医保障体系。
在整合资源上再加强,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乡镇卫生院普遍受限于地域、人才、设备等因素,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围绕满足群众健康需求,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专科,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加快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在远离城区、人口集中的区域,分区(市)选定1—3个镇卫生院,将服务能力提升到二级医院标准,打造成为县域医疗次中心,重点提升急诊急救、住院服务和中医药特色服务水平,2025年累计建成至少6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
持续孵化特色专科。按照“一院一品牌、一镇一特色”发展思路,整合优化县域医疗资源,依托上级医院结对帮扶和机构自身优势学科,重点培育医养结合、康复、眼科等特色科室,继续实施镇卫生院与养老院融合发展“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模式,2025年内新增6-7家“两院一体”机构。
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开展中医药服务示范创建,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持续推进镇卫生院国医堂、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培育一批省市级中医特色卫生院和村卫生室,2025年建设中医阁不少于100个,中医药服务覆盖20%以上的村卫生室。